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李广庆作品赏析——《曹立明和他的和平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1-3 8:40: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农民曹立明是绥芬河市绥兴社区居民,1954年生人,今年65周岁。1986开始收藏东北抗日联军及当年苏联红军,在东北时期遗留下的各类物品。

  2000年在绥芬河市天长山脚下(原侵华日军楠公园兵营遗址处),建起了中国首家纯公性的《绥芬河和平纪念馆》。2012年和平纪念馆建成。2016年成立了《绥芬河市和平志愿者协会》。至办馆以来和平纪念馆不收门票、不设捐款箱,做纯公国主义教育的展览活动。

  几十年来曹立明舍小家、为大家的超举动,赢得了社会及热爱和平的人们广范关注和好评……

  ▲曹立明,今年65周岁,纪念馆是曹立明30年来倾尽所有,一共收集了大概2000件的战争遗物,这30年大概花费积蓄大概30多万元建成这样一个当地最大的民间纪念馆。

  ▲一些有爱心的人知道老曹要建立纪念馆,把废弃厂房的铁皮捐赠给老曹,老曹也雇不起工人,自己一块一块的拆解拖回自己的家。

  ▲这些年来,曹立明以务农为副、筹办馆为主,无偿付出了大量心血。有人劝他:好好种地,不要异想天开。

  ▲兄弟姊妹们都认为老曹是个不务正业的,一度和他来往。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曹立明硬是把3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给建立起来。

  ▲有时早上老曹还没起床,电话铃声就不断响起,询问一些参观内容,和预约时间,老曹都是耐心的解答和热情招待。陆续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就能接待二三百人。

  ▲建馆以来,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40万人次。先后将价值数十万元的300多件藏品无偿捐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遇难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让这些物品发挥更大作用。

  ▲对曹立明来说,收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66岁的曹立明还在上奔波,每年都到各学校、部队、社区,甚至全国各地高校办公益性展览,接待抗战老兵数十人。

  ▲曹立明不仅收藏二战,也当员和宣传员。他常向来访者说:铭记历史,警示后人。曹立明反复强调,回顾战争不是为了“拉”,而是为了矢野浩二老婆傅晶珍爱和平。

  ▲曾经认为不务正业的80多岁的老母亲,积年累月的操劳,腰已经直不起来了,看到自己的日子每天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也只能叹息。

  ▲让曹立明感到庆幸和感激的是,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鲁德玲。1992年,二人经人介绍相识。妻子鲁德玲也放弃了在家种大棚,来到丈夫身边,和丈夫挤在纪念馆的一间简陋偏房里。靠在外打工,帮助丈夫办展和维持家里生活费用。

  ▲老曹亏欠家人太多太多。1995年冬天,曹立明到穆棱水库收集侵华日军遗物时,大雪封山,三岁的女儿脸被烧伤,他无法赶回来。因为经济拮据,女儿只在医院住了12天便出院了,而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现在孩子又要开学了,老曹正为大学学费犯愁。

  ▲曹立明将全部心血洒在了收藏之上,无暇照顾家庭,冬季到来,老曹还要上山捡柴来为馆里取暖,来回往返三四公里,对于60多岁的他,背着柴禾每走一段大雪过膝的,就要累得气喘吁吁。老曹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能让馆里得到集中供热。

  ▲尽管备尝生活艰辛,老曹也要寻找挖掘抗战期间所留下的任何遗物。无论春冬秋夏,一些坍塌的深山里日军留下的军事要塞也是老曹的常去的地方。

  ▲日本驻沈阳馆的总大泽勉等人参观后留下题词:“和平、学习历史、吸取教训,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曹立明走街串巷收集,废品收购的地方,老曹也常去,他时刻关注着可能发现一些于抗战有关的一些老的物件。

  ▲无论是抗战老兵,还是当年的劳工只要老曹听到信息,都会打听拜访了解,敬老院的常客,一有时间他就前去拜访。

  ▲多年来,纪念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省政协原副李敏同志为和平纪念馆题词“宣传抗联,功在千老曹自掏腰包特意去省城找到抗联老兵题写制作的要塞石碑,已经躺在这里一年了,还 在等待层层部门的审批。老曹盼望这石碑能早日立起来。

  ▲抗日战争暨反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妻子埋怨了他多年,女儿读中小学时也埋怨过他几年,但上大学后就理解了,并且十分支持父亲所做的事。她一边上学,一边在学校食堂里打工,自己解决生活费问题。最的就是家人和孩子,谈到女儿,从不流泪的汉子激动的哭了

  ▲门前面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用日军炮弹改成的警钟,曹馆长都会带领客人来到这里敲响这口特别的钟,提示人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李广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绥芬河市摄影家协会副,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2014年在新浪网发一组《住在车库里的父女》专题后,各大网站相互转播,引起央视关注,后联系到我找到专题中主人公朱晓晖并获得2014年度中国十大人物,由此改变了朱晓晖的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中国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