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过程中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
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往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
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有直接关系。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d) 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1、自动化是制造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熟练工人的短缺,导致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猛增,自2015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市场,并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2、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世界都在进行机器换人,希望把人力劳动从低端工作岗位出来,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工厂利用工业机器人获得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生产速度。由此造成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需求呈井喷之势,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风口,工业机器人的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所以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具备极佳的成长性和横向的发展空间。
西门子S7-200smart硬件基础、编程指令运用、威纶通触摸屏编程、电气绘图软件、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器的应用、PLC通讯、PLC集成案例等。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solidworks软件的安装,solidworks软件的基础功能,高级功能的综述,熟练使用软件绘制工业机器人工装夹具,运用软件设计工业机器人整条生产线的布局和生产方案等。
ABB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现场编程、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软件ROBOTSTUDIO的仿真运用、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PLC对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等。
FANUC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现场编程、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软件ROBOGUIDE的仿真运用、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PLC对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等。
本课程包含相机、镜头、光源的硬件和机器视觉系统原理介绍,视觉软件In-Sight(康耐视)、Ckvision builder(创科)、ProSight(巧视)的操作与应用,如何进行颜色斑点检测、颜色斑点计数、视觉定位、视觉标定等机器视觉的实际应用案例,工业机器人与视觉进行通信和工程应用案例等。
工控帮非常重视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具的研发,完成12本工业机器人核心教材的编著,多项实训设备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本公司研发的实训设备均来自于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提炼,包含了机电一体化的大部分元件,有PLC、人机界面、二次仪表、传感器、步进/伺服/电机、变频器、气动元件、工业机器人等培训设备,把电气控制理论和机械执行机构完美结合,授课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以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工控帮整合一批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工控技术人才和应用专家,放弃式的教学模式,乐学的学习氛围,以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边玩边学边学边实践。并小班制授课,因材施教,对手把手地传帮带,确保能够学以致用。
本公司结业一般推荐至以下三类企业就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机器人集成公司、机器人使用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