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产品设计–如何做任务与流程(一)

※发布时间:2019-10-10 6:51: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最近重新阅读了《绝密原型档案》这本书,发现里面有些内容,虽然之前已经阅读和学习过,但是并没有深入理解,也并没有应用到平日的产品设计当中。

  很多产品经理的脑海中,微信“唰”的过去了,陌陌“唰”的过去了,再然后就设计了一个融合微信、陌陌,以及不知道什么“鬼东西”的产品出来。

  回顾这个过程,有一个巨大的断层发生在看到需求“聊天软件”和“设计”之间,这些产品的创意并不是经过推理得出来的,而是一个艺术家一般的“灵光一闪”。

  回想自己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确实犯过类似的毛病。接到需求,自己的思维无法立刻从用户角色、场景、任务出发构思、梳理产品。感觉当时的自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只能从网上搜索、下载、研究类似的产品,然后将其产品设计、业务流程,拿来使用。结果在做产品评审的时候,就会发现,研发、测试、UI提出的好多问题,自己都回答不上来。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好尴尬。好多次都不得不做完善设计,或者是重新设计。

  它摒弃了除了Lay之外的用户,咖啡馆之外的场景,手机之外的工具,开会之外的任务。这句话帮助我们寻找最重要的核心,节省大量的资源与成本,因为即便是完成这句话包含的五个要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在做具体的业务流程、产品页面设计之前,必须要确定具体的用户、具体的场景、具体的工具以及具体的任务。不然,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越做越迷茫,越做感觉工作量越大,而且还理不清头绪。通常一个产品,会涉及多个用户、多个场景、多个任务、多个工具,比如用户可以分为外部用户和公司内部用户,外部用户可能涉及C端用户、B端用户,公司内部用户可能涉及运营、市场、财务、老总等。不同用户所处的场景、工具、任务都不一样。场景可能涉及办公场景、移动碎片化场景、居家场景等。工具可能涉及APP、M站、PC网站等。任务可能是发送一个邮件、发送一个通信信息、审批一个文件、审核一个请求等。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产品,要想让每一个用户都满意,必须分开设计、理清头绪。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效率提升,出错率降低。也能帮助后期的产品评审、产品研发进展顺利不至于因为当时设计的疏漏而重新设计,耽误项目进度。

  当我还是个经验不足的产品经理时,我会寻找或使用很多软件,把好玩的软件细节都记下来,用到参与的产品方案中。于是,这在项目中酿成了一系列惨案。我仅从出发,东拼西凑了一个徒有外表的空壳,在未来执行的过程中,不得不去填补各种漏洞。即便是现在,我对多数软件功能已经基本谙熟,但也不喜欢在制作细节之前,参考同类的产品界面设计。并且从界面推到逻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研究其它优质产品,其实是产品经理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可以迅速提升和丰富产品经理的设计感觉和设计经验。但是,重点在于,研究再多的产品,你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也必须从用户和用户所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业务出发。通过拆解不同角色要完成的任务来推导出业务流程以及页面设计。正如所说,通过界面推导逻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你只看到的是一个页面而已,对这个页面所针对的用户以及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其它公司所特有的战略并不了解,并且你还看不到跟这个页面所对应的后台。因此不仅是痛苦,通常你根本不可能推导出完整的业务流程逻辑,最多只能推导出一部分而已。

  这让我想起今天开车去公司,听到傅盛在混沌社所做的一次分享,分享的题目是《个人认知与商业创新》,其中,傅盛就说到他当年在360做产品时的经历,当他感到由于不熟悉用户导致产品设计时出现问题的时候。傅盛亲自去论坛当客服,去回复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去用户家里帮用户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去用户真正的底层需求。所谓用户底层需求,即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比如10~20年不会变化的需求,通过不断满足这种类型的需求,来制定最终的产品长期战略。傅盛在分享中还多次提到刻意,提到他当年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由于对产品没有感觉,傅盛研究了大量的产品,包括现在。当有人会说,傅总,您的产品感觉太好的时候,傅盛就感觉很茫然,这根本不是感觉,只是经历和研究的产品比较多而已。我觉得很值得做产品的同学借鉴。

  互联网本质是工具 – 它被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用使用这个工具,应该先弄清楚一个问题,我们要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什么。男人断掌手相图解在我眼中“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传统行业”,而是更接近“真实世界使用互联网工具”。每个互联网产品的需求都来自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情、真实的。

  角色是任务过程中的重要元素,经常被新手们忽略。我们抽离出来看整个任务过程,就会发现除了用户自己之外还有很多角色参与其中,不同角色的任务完成才是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

  比如,用户要完成一个购买任务,必然会和售出的角色有交流;用户要完成一个问的角色,必然有一个被问的角色给予用户答案。

  初次的任务整理后,不要着急,我们需要审查这些任务是不是必须要完成的。问一个问题: “这个任务是必须的吗?如果删掉会怎么样?会影响用户完成这件事吗?”

  最后得到一个最精简的任务流。重在培养“我们还能删除什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我们还能添加什么”。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培养“我们还能删除什么”的思维方式,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非常重要。面向用户端的产品,精简化产品设计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易用性。在能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基础上,产品设计越精简越好。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数苹果了,听说傅盛2岁的小女儿,无需学习便能玩iPhone手机和iPad。这样的情形,我在家人和朋友的家里也见到过。可见,苹果产品精简的极致,小孩子都会玩。

  这篇文章就先写这么多,的思维方式和产品技能,我准备通过刻意的方式来深化理解。不然就会像之前,过一阵子便会逐渐淡忘。2018年,本来就准备做很多产品的版本,如下图。

  在这个基础上,正好可以将每个产品的核心用户、核心需求、核心使用场景、核心工具以及核心任务梳理出来。来加强自己拆解任务和梳理流程的能力。

  最后再分享一个,休息放松对于产品创意的重要性。我发觉每次自己特别放松、休息特别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灵感。最近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云南大理,一次是在清明假期之后,希望大家注意休息,保持自己的可持续健康职业发展。

  

关键词: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