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涛的丈夫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你去找工作,有些公司觉得你不适合,你就不去;有些公司觉得你合适,那你就多了一个offer.
“你所在的行业决定了你的未来,现在大数据最火,现在开始转行也不晚啊”,当然,这里的大数据还可以换成已经凉凉的UI……
常见的套大概是这样的:利用58等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大都是类似文员、平面设计类的职位,并由此获取用户的联系方式。
更常见的方式是直接向招聘网站购买个人信息,然后打电话邀请面试。如果你压根儿没投过那个职位,却接到了面试邀请,大概率是遇到了骗子。
“他们的流程看上去很正规,先是打电话邀请面试,然后还会有短信提示确认面试时间,结果去了才发现是培训。”
“面试的过程相当让人不适。问完你应聘的岗位后,各种该岗位前景堪忧,与他们推荐的UID设计、计算机运维、JAVA等他们公司的培训职位做对比,让你觉得你应聘的岗位很差劲,让你参加他们所谓的培训。”
除了贬低职位的前景,这类机构还擅长贬低个人,从你的能力到背景,以此,从心理上击垮你,并诱使你付款。
“完全就是太年轻,把社会想得太美好,才会中他们的。他们面试的手法太成熟了,给你一种来这边学习出去之后工作会很美好的,想尽一切办法圈你进来。”
培训机构一般会选择跟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就算你经济拮据,也完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而即便是你根本不缺钱,不需要贷款,也同样可能会背上债务。
“他们会跟你讲,学习期间的三到四个月间不用支付很高的学习费用,等到就业阶段才会提高每月所需支付的金额,这样十几个月的分期合算下来约25000元。”
“一开始看到那么高的金额当然会啊,他们就会一直,只要你认真学习完,就会有不错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工资待遇和福利跟当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还会说跟很多公司有合作,就业。至于这种合作,你总不能因为用了Office办公软件,就说自己跟微软有长期合作关系吧。”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边面试,班级开了一个又一个。也不知道那些学UID毕业的出去是不是能做UID,还是都去做什么。
毕竟课堂上老师都会让你各种包装自己,企业,说自己工作有多少年的经验。让你调查就业城市的情况,针对性的地根据就业城市情况制作自己的作品,为的就是后期求职,然而所谓的帮助就业也就是帮你去各个企业投投简历而已。
推荐工作,包分配?不可能的。推荐的工作从招聘网站上来,能不能进全看你自己。如果不行,那就再去下一个啊。
在类似机构培训之后就业失败的比比皆是,大学生李文星的悲剧正是其中之一。在某培训机构接受四个月的Java培训之后,李文星仍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改变人生的机会没有如期到来。
在贴吧里,有人洗白说,我觉得自己最起码有了学习的动力。可这是我们花费巨资参加培训机构的目的吗?这是培训机构向我们承诺的价值吗?
当有学生质疑老师能力时,还会得到这样的答复:为什么别人都能过,就你过不了?或者,为什么别人就有效,就你不行?
上课技术不行,甩锅技巧倒真是天下第一。是不是说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是否有一个评价标准,是按照教师的,还是按照学生抱怨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培训机构一无是处,其中肯定有靠谱的老师和教学,也肯定有学生从中受益,但我们不能让学生自己承担起辨别的责任。
大学自身无法提供完善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相反却要求学生额外付钱给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
据称,教育是教育部产教融合的项目指导,在大学校园中开设必修课程,如果签约,就会因为四门必修课挂科而无法毕业。
学校强制大二学生签订合约,前两年的学费,名义上由学校代为支付。大四时,学生个人需要另交16800的培训费,安排到该机构培训。但往往都是培训完结束之后无法提供工作岗位,学生要自己去找工作。
当某个企业的非法行为时,就会有洗白者出来说: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被这些没有底线的人把整个行业弄得乌烟瘴气。
高昂的收费,以及与之并不相称的教学质量,整个行业究竟是靠什么在维持?虚假营销,还是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
“不让我把的真实原因告诉同学,说什么怕同学,影响他们公司的经济利益什么,各种恶心人的操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投诉成功,这时机构会要求再次签订一个“保密协议”。也就是撤评,在今后不能再提起该机构的所作所为。
在自上,各种各样直戳的标题,就像保健品广告,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病,总会让人觉得自己需要吃药。
各类知识付费走进生活,从生活方式到三天学会一项小工具,你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忽悠”着买了许多用不到的内容。
正是瞅准人们的这种心理,该类培训机构制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每一个误入其中的人,总要被脱下一层皮。
在送餐送到我的项目经理跟就业老师手里时,他们的脸确实红成了猴,而我也确实成了他们的笑柄,我决定要奋发图强。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