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日字报-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5-28 14:43: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泉山、白塔山这两大金城名园的、建设不仅一直备受广大市民关注,更凭借阶段性彰显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旅游亮点,在南北相望中将如何成就国内一流的陇上人文胜景?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两园建设现场,不仅耳闻目睹了其科学的设计、精细的施工过程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打造,更是感受到了大手笔规划为城市生态空间、旅游文化视野拓展带来的巨大能量。

  面积达30公顷的五泉山公园景区位于我市城南皋兰山北麓,是国家4旅游景点,中国百家名园之一,是建国以来首批中华老字号(内贸部评选)之一。五泉山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虽数次了,但依旧为园区内留下了丰富的古建筑群落,也因此成为了第七批国家级文物单位之一,其中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等24组古建筑群入围国家级文物建筑。

  文化符号一

  甘青建筑工艺传承的代表

  据五泉山公园管理处主任王富仓介绍,本着“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修缮工作主要围绕“国保”古建群展开,内容包括了古建筑本体维修以及智能安保、消防、防雷系统等。截至目前,已完成修缮的建筑群包括二郎庙、大悲殿、东长廊、西长廊、酒仙祠等7处,因年久失修需要落架维修的建筑群还有千佛阁、三教洞、太昊宫3处,局部需要维修的建筑群还有青云梯、清虚府、文昌宫等7处。全部古建筑群中尚有12座古建保存基本完好,只需正常养护就可。今年,还将对太昊宫建筑群的4个大殿进行全面修缮,工程有望于5月份开工年内完成。

  文化符号二

  中华先贤、陇上名人的纪念地

  五泉山公园内的古建筑史上均有明确的纪念对象,所奉历史名人共分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人、甘肃历史名人、历史名人3个层次,共计114位,形成了事实上的甘肃()历史名人纪念馆。可以说,园内各名人祠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对于甘肃和的历史文化,提升五泉山景区的文化品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省文史馆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市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张克复介绍,在此次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的恢复工程中,将参照历史记载,采用敦煌壁画,砖雕、木雕等,赋予其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五泉山公园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太昊宫古建筑群不仅将恢复伏羲殿、壤四子祠、石作子祠、秦子祠一殿三祠的全部内容,还需要分别重塑伏羲氏、女娲氏、轩辕氏和壤四赤、石作蜀、秦祖塑像;按各殿(祠)原配祀甘肃历史文化名人赵充国等35人,恢复全部木主(或造像),依次放置,并刻以各人物小传对应嵌于壁间;在各殿宇外廊墙上原有图框内,分别线雕、或浮雕伏羲氏、女娲氏、及历史名人典型事迹图,共17幅约95平米;恢复楹联、匾额,共18块(副);将太昊宫碑刻,归位嵌于一台北廊壁间,并相应恢复半月亭曹蓉江壁画等。

  记者了解到,此次历史文化名人祠的恢复,除文武能臣、学问家、家外,还有令人倍感亲切的民间也纳入其中,这些昔日的“”代表着陇右、陇右文化,展现的是西北人在历史传承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文化符号三近现代史,空战纪念馆呼之欲出

  发生在1939年到1940年间的“日中空战”虽早已载入中华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册,但这座城市对抗战胜利所做出的杰出、卓越的历史贡献却并不为所熟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痛和遗憾。鲜为人知的是,现存五泉山公园武侯祠和大悲殿地域的原“国民第八战区防空司令部地下指挥所”遗址保存完好,其地下掩体即民间俗称“防空洞”设施在抗战期间的使用功能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准确的历史资料考证和现场踏勘考证。

  市文联副、空战纪念馆总体规划方案总撰稿岳逢春告诉记者:“已经可以初步认定,这处‘抗战地下掩体工事’总建筑面积达860余平方米,实际可使用面积约500余平方米,水电设施、逃生通道、防潮设施、通风设施一应俱全,汇集掩护、军需储备、通讯为一体。整体分布有20多处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洞室,还留存有木质隔断框架、砖砌火炉烤箱、折叠式座位支架等设施,显然都是当年为应对战争所准备的必需品。这处遗址保存的完整在全国都比较少见,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物利用价值,绝对符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红色文化版块的概念内涵和范畴,堪称一处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从《空战纪念馆总体规划方案》第二稿中了解到,根据初步设计共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空战纪念馆》主题展馆、西龙口“地下二层军需储备仓库洞室”还原、武侯祠地下掩体即“防空洞”实地展示3大版块及尾声“泰和铁钟——警钟长鸣”,其中包含了《金汤万里衔远山》、《铜墙铁壁大后方》、《雄鹰唱凯旋》等9个部分的篇章。建成后将利用历史建筑遗存和文献史料以及有关文物的结合,结合高科技展示手段及场景复原技术,实地、实物展示这座城市在抗战历史中的辉煌一笔,对于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品格乃至促进旅游文化发展,都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旅游亮点一“地天泰”传统文化品牌全国独有

  “回想当年,园内的古建大多年久失修,部分古建严重倾斜,不仅危及古建筑本体安全,更对慕名而来的游客造成了。”白塔山管理处主任王文贵回忆了整体之前的落魄情景:“历经风雨的古建筑面目全非,不仅木质结构上的彩绘严重剥落,屋顶瓦片也风化严重,大殿内还到处漏水。此外,由于1958年建院时新建的建筑也全部是用了城区旧城的拆建材料,仅数十年后也一样伤痕累累。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公园的整体景观,与的整体发展极不相称,亟需下大力气进行性修缮、。”

  据了解,为了提升公园景观水平,在市委市的关心支持下,白塔山公园整治工程于2010年4月开始,一期工程于2011年底完工。截至目前,只剩金山厅、迎旭亭、望河亭三处建筑还需修缮,主要古建筑白塔及塔院有望年内完成修缮。

  旅游亮点二“白塔飞瀑”等“新五景”跃然灵山之间

  市民刘建国说:“眼瞅着各处景点都变好了,很多历史文化都逐渐在恢复,特别是新增的几处景观更是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观光旅游的人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感受。”记者了解到,在工程中显得愈发鲜活、生动的白塔山公园,还充分利用地理、地貌的条件,新增了“灵芝献瑞”、“五福临门”、“白塔飞瀑”、“白塔胜景”、“金城揽胜”5处景观,更好地展现了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使游人进一步了解到了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自然面貌,其精美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王文贵说:“全新设计的景观‘白塔飞瀑’和浮雕墙‘金城揽胜’可谓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其中,‘白塔飞瀑’是在公园三台利用原有的地形设计而成的人工瀑布,高10米、宽25米,在阳光照射下水流倾泻而出映照出五光;‘金城揽胜’文化浮雕墙则恰恰位于水流之后,画面内容参考了现藏于省博物馆的清末民间画师马五《金城揽胜图》,生动再现清末城景,东西两侧则分别为“碑林文脉”、“华夏始祖”以及“白云道观”、“土司衙门”等新、旧八景。游人至此既可有水观瀑,也可无水赏景,城市发展脉络一览无余。”

  在公园三台东侧,记者看到了整体造景包括五福地雕和牌坊的新景“五福临门”,并通过了解到了其文化元素的构成。五福地雕以菊花寓意“寿“、牡丹花寓意“富”、玉兰花寓意“康宁”、梅花寓意“攸好德”、寓意“考终命”,不同的寓意代表着每个人对“福”字的不同理解,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也正是公园打造“五福临门”景点的初衷。

  旅游亮点三

  为飞檐斗拱间营造出绿树成阴

  如今的白塔山公园,可谓是飞檐斗拱点缀绿树成阴,春夏时节花开似锦、怡人,成为了市民品味休闲生活的首选之一,当年四处黄土朝天、枯枝横生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对于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文贵颇为欣慰。他说:“几年来,我们不懈地对一二三台庭院、公园零星花坛、三官殿滑坡面及裸露坡面进行了全面的绿化治理、景观打造提升,栽植了雪松、白皮松、木槿等近百棵景观大树和金叶女贞、月季等十几种共30000多株花卉,绿化面积达到了6000多平方米,山体面积达到了12000多平立米,主景区内裸露坡面的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整体得到了有效治理。”

  王文贵告诉记者:“在城市建设中,真正传承并展示着文化与历史的,恰恰是那些传统的建筑。好的传统园林与建筑,能够突出城市地方特色,能够让市民更享亲切与归属感。悠悠岁月之中,赋予了白塔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厚的人文情怀,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足迹,矗立灵山之上的那飞檐斗拱着城市的跨越发展和文脉传承。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这片山水时至今日依旧历久弥香。”

  □记者李超

  白塔山公园于1958年建成,位于市北,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17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园内建筑主要分为两类,包含了建于明清时期的三星殿、三官殿、凤林香袅牌坊、法雨寺、白塔塔院6处“省保”及1958年后建成的近10处“市保”建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