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11.6%,这意味着零售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10%。而根据今年第三届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家装建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597亿元,同比增长2.2%。然而,在面对这片超4万亿规模的蓝海,互联网家装的渗透率却仅为3%,这与互联网在餐饮、服装零售等其他传统行业平均超过10%的渗透率相差甚远。
但是互联网家装行业的从业者并不少,目前整个国内从事互联网家装的公司至少有200家,有过融资的公司也有将近百家,其中有少数公司的融资额度在1亿美金以上,可是那么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却为何始终难以渗透到整个家装行业呢?
家装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是造成互联网渗入困难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首先家装属于房地产的下游产业,那些大房企岂能轻易放过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往往在自己的集中采购环节形成了自己垄断的供应链,这种壁垒是不会轻易被打破的。
其次,和餐饮、服装等消费不同,家装的高货值和重体验决定了消费行为不可能随时发生,频次低且要求高。
另外,家装行业的主要赢利点在于利用消费者和生产者中间信息的不对称性来赚取差价,而互联网给消费者搭建一个“全透明”的平台,价格透明、设计透明和施工透明,这样一来装修企业的利益该如何,将是一个需要不断博弈的漫长过程。
二、 线年初由于资本热捧涌现出200多个家装线笔融资,像土巴兔、齐家网这样的公司更是获得了上亿的巨额融资,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而今年以来随着整个创投市场的收紧,又有大批实力不够的小企业扎堆。这些初创企业往往经验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有竞争力的服务。
目前网络上的家装互联网平台主要有四类:1、以土巴兔、齐家网为代表的家装信息中介服务类平台;2、以天猫家装、宜家为代表的综合家装电商平台;3、以爱空间、有住为代表的垂直型互联网家装公司;4、以酷家乐、爱福窝设计师为主导的平台。拿设计师平台来说,很多家装行业的创业者都专注于搭建和强化设计师生态,认为“设计师是用户最需要的”,在网页里提供大量精美的装修图片,用户看中哪一套方案就可以联系对应的设计师,齐家网旗下的移动平台——最美装修就属于这一类,它在2015年上线以来已打造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生态圈,并了设计师合伙人的新时代。除了做得比较出色的最美装修以外,还有很多设计类平台,但它们的成交量却并不乐观。
原因一是在于平台运营商对消费者需求偏好的设想并不正确,设计师可能只适合追求高品质、有一定审美要求且经济条件允许的小部分消费者,而这一小部分人群却有几十家上百家互联网平台去争夺,其中的多数小平台都是毫在感的。
二是这些在这些平台上注册的设计师质量并没有,一些人打着“国内知名设计师”旗号实则一个妥妥的骗子。浏览数个家装APP的设计师专区,很明显地发现重复率太高,设计图片、主题雷同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一来,借用马云爸爸的一句话“即便猪在台风口也能飞,但是风一过掉下来的也还是猪”,那些盲目自信、缺乏创新的小企业只能淘汰。
家装行业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行业,供应链在整个装修流程中是贯穿始终的,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繁多,同时也是主要的盈利点,而当前各互联网平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问题还很多。
首先,家装行业供应链涉及的产品种类太多太杂,初创的小型企业根本无法做到大规模集采,因此后续的成本很高,线上平台的低价优势无法体现,倒闭关门只是时间问题,毕竟亏本的买卖谁会愿意做。
其次,平台和供应商之间很少能做到合作共赢。家装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平台一味地压价是没有意义的,供应商的初衷只是利用互联网增加销售量,如果平台不能给其提供更多的盈利那还谈什么合作,所谓透明公开低价都只是平台运营商美好的梦想而已。
最后,面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各大互联网平台都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可能所有的平台都有能力一手抓,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将满盘皆输。供应链管理的根本是要为家装厂商创造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条件,谁能在未来掌握供应链端的优势谁就能在行业立足。
家装行业的落地服务是目前最混乱的部分,别看一些平台对外每天接单到手软,但是接了单之后有足够的工人施工吗?施工又如何呢?虽然说这方面没有硬性标准,但是用户体验是不可能的,把用户体验放在一边而在如何宣传忽悠上下功夫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目前,我国互联网平台在施工方面主要有第三方承包施工和自养工人两种模式。自养工人是平台自己培养工人,显然这样做需要投入大量和时间,只有背景、资历优厚的大企业比如像小米投资的爱空间才能用得起,而我国大多数家装线上平台都只能将工程外包出去,质量当然很难把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