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顺章灭门案
邓文原(公元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四川绵州(今绵阳)人,迁寓浙江杭州。其父早年避兵入杭,或称杭州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生于宋理宝祐六年,卒于元泰定帝致和元年,享年71岁。宋末应浙西转运司试中魁,选至元间辟,至元二十七年(1290)授杭州儒学正,二年调崇学教授,后历任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江东道肃政廉访使、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今仅存《巴西文集》一卷。擅行、草书。书迹有《临急就章卷》等。 邓文原博学善书,工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邕。体势充伟,风骨键壮。在元代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邓文原尤以擅章草而闻名。
邓文原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与赵孟頫、鲜于枢被人并称为元初三大书法家。邓文原和鲜于枢同在赵孟頫复古的大旗下,成为元代复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鲜于的影响不如赵,而邓的影响不及鲜于,如果将鲜于归于英年早逝的话,那么邓的原因则是其晚年疏于翰事,书名渐隐。有张雨跋《临急就章》文为证:“(邓)早岁大合作。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砚,始以余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为学不可止如此。”,可见邓氏因多涉政事,翰墨日疏,以至未能在其后半生再将自己的风格拓展得更加鲜明。
邓文原青年时就与赵孟頫定交,被赵孟頫称为自己的“畏友”,两人感情至深。二年,成召赵孟頫入大都书金字《藏经》,许举能书者自随,邓文原为赵所荐,共同入京,使他的书法大显于世。在邓文原不多的书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受赵孟頫的影响要比鲜于枢深,他的书法风格颇似赵氏,如《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瞻近汉时二帖跋》等。陶仪《书史会要》评曰:“邓文原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法晋人的书学观和学书之正和赵孟頫一致,两人在书法活动中接触频繁,且手札往还,自然受到感染。邓文原除了擅长写正书、行书、今草外,对章草也颇有研究,出于刻帖又兼行楷流美笔意,明人袁华跋曰:“观其运笔,若神出海,飞翔自如。”
邓文原的代表作品是《临急就章卷》,该卷写于三年(1299年),纸本,纵23.3厘米,横398.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章草是早期的草书,每字不连写,保留了隶书中波磔的写法,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写。章草发展到隋、唐,已逐渐退出书坛,几成绝响。然而到了元代,章草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出现了好几位擅写章草的书家。究其原因,和赵孟頫提倡复古不无关系,邓文原以擅章草而闻名。邓文原的章草《临急就章卷》纸本是临吴皇象的章草《急就章》,皇象《急就章》结字工稳,森然,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将邓文原书与皇象书对比,可以看出邓基本上继承了皇象的优点,但少了一些皇象书中的古朴气息。邓书在笔法上也与皇象有所不同,邓书细笔与粗笔之间悬殊很大,某些笔画细如游丝,而捺笔又重又狠,出锋锐利尖刻,十分显眼。虽然此书为临皇象书,但和传为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中的章草比较接近,体现了元代人的书写特点与风格,明代的宋克章草也基本沿袭了这条子。倒是近、现代几位章草大家、尤其是沈曾植、王蘧常两位的章草超迈了元、明而直入晋、隋了。不过,这已是题外的话了。
邓文原《临急就章全卷》纸本 23.3×398.7cm 三年(1299年) 故宫博物院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