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设计> 文章内容

武汉光谷拟投资90亿建56万平方米地下城

※发布时间:2016-2-23 19:39: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效果图。□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利鹏 通讯员汪志

  以后到光谷,可以逛逛“地下城市”了。昨日,记者从光谷中心城园区举行的城市价值与发展推介会上获悉,光谷中心城年内预计将开建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形成交通、购物、办公、娱乐、文化等设施齐全的地下城市。

  光谷中心城是光谷八大园区之一,也是光谷规划的、文化、居住中心,未来将形成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聚集的新城,居住人口将达25万人。

  拟用三年建成一座“立体城”

  该 项目名为“光谷中心城中轴线区域地下公共交通走廊及配套工程”,大体位于光谷高新大道与高新四之间,主要沿光谷五及神墩一、望月等道下建设,甚 至在拥有着水面、湖泊的公园下,也将建设地下空间。空间之间互相连通,将建设三层,形成50多万平方米的立体空间,相当于1.5个中山公园的大小。

  “建成后的地下空间,将覆盖中心城核心区域近50%的面积。”此项目的设计单位、欧博迈亚建筑设计所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光谷将成为地面地下、室内室外、功能布局、交通市政四维一体化的“立体城”,将提升土地价值,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地下空间利用开发的典范。

  “该项目已经确定实施,预计将在年内开建,项目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昨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心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关维强向记者。

  根据规划,目前该项目工期为三年,将分为两期建设,首期建设高新二地铁站以北区域,主要包括神墩一和新月溪公园段。第二期建设高新二地铁站以南区域。初步估算,该项目建设总工期为36个月。按照工程量预估,该项目的动态投资约为80多亿元。

  地下空间可满足生活需要

  按照规划,该项目将主要沿着3.6公里的光谷五和1.3公里的神墩一,创造一条贯穿光谷中心城的地下公共走廊。

  光谷五是光谷中心城的中轴线,未来道两侧将建起高大的商业和居住楼宇。而地下走廊,就位于光谷五正下方,联通了光谷五两侧大楼的地下层,市民穿行两边的大楼,不用走人行横道斑马线,不怕风吹日晒,可直接从一栋楼通过地下走廊到另一侧的大楼。

  目前的规划方案中,光谷五下将建设20.5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包括商业设施、公共走廊、物流中心等等。还将建设650个社会停车位,方便市民出行。

  神墩一及新月溪公园、望月等地的地下空间,也将进行类似建设,商业总面积将达到约6万平方米,各种店铺、购物中心将让市民不出地下空间,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同时,地下空间总共将建设2000个停车位。

  下沉广场自然连接地下城

  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这一项目的建设,将分为三层,最底下一层分布有地铁,地下二层则为地铁站厅、商业街、停车场等设施,地下一层为办公区域等。该区域将有地铁11号线、19号线等线经过,地下空间设有4个地铁站。

  与我们常见到的地下商城入口处,一座小房子内有电梯的布置不同,为了让市民进入地下空间更自然,规划中设计了不少下沉式广场,种植有花木,设置有喷泉等设施,市民闲庭信步之时,就可自然而然进入地下空间,丝毫没有“违和感”,也方便了部分区域的采光、通风。

  而在中心城将建设的新月溪公园,也将在地下开发空间,形成“鱼儿游,人在地下走”的景观。

  意义

  向地下要空间

  成为江城重要开发方向

  “未来城市核心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昨日,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叶青说,地下空间利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生态恶化等“城市综合症”,对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的设计者、欧博迈亚建筑设计所总经理洋说,武汉核心区如汉正街,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7万人,超过了纽约曼哈顿、九龙、上海静安区等区域,人口压力很大,城市向地下发展成为重要途径。

  “一些公共设施在地面上的设置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可以通过把有价值的文化、休闲和娱乐等空间设置在地下,以缓解中心区域的公共设施需求压力。”他说,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没有空地建设公共设施,而导致市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发展。

  另外,开发地下空间,也可以通过立体分层解决来缓解其公共交通、私人交通、货运交通的交通压力。洋说,地下跑地铁、停放私家车,让交通更加有序。

  “对武汉人而言,最难过的就是夏天。”洋说,武汉夏季的高温,也增加了地下空间设立的必要性,市民在冬暖夏凉的里,不用风吹雨淋,就可以方便地生活,这将提升市民生活的舒适性。

  性别的不平等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个文化现象。社会发展,不会允许某个性别无休止地拔高自己到地位。行政干预性别平等,好处固然多,但后遗症也不少。现在,女性地位被人为强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不少。不少家庭悲剧的产生,与女性的强势不无关系。

  师生交恶、升格为网络话题,对彼此来说都有些尴尬,诿过于社交平台似乎能捡回一点面子。但师生关系的确也到了一个该反思的时刻。的“绝交门”,因学生在朋友圈某些老师、本校历史系以及北大[微博]历史系,出语有些情绪化比如多次说对方是“垃圾”。

  中国的干部似乎天生非常有“个性”,融合程度差,与局长关系处得好的少,不相互拆台已是“大幸”。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关干部需要在党政主官间“周旋”,弄不好就是“老鼠进风箱”。这种两头受气的感觉,对于“双主官”单位的机关干部应该都不陌生。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