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设计> 文章内容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17-8-22 18:22: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某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的名声如雷贯耳。采访这位93岁的老人,记者是带着和忐忑的心情,当面对这位老爷子时却发现,这位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特别平易近人。

  坐在宽大的会议桌后面,黄旭华院士虽两鬓花白但面色红润,他始终面带微笑,跟在场每一个人挥手,聊得高兴的时候,他还会唱上两句,显出运筹千里的从容和科学大家的豁达气度。

  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因为父母都是医生,所以他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日本飞机的轰炸。

  “我小时候上学,一边上课一边还要飞机的轰炸,每堂课都像在打游击。”黄旭华院士告诉记者,那段日子后,他立下报国之愿:将来,要么学航空,要么学造船,再也不能让祖国受人!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的核威慑,危机重重。下决心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我被调过去说要搞核潜艇。”黄旭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自己一直从事潜艇的研究工作,是名老,组织上放心。但接受任务后必须隐姓埋名。

  从1957年到1986年,近30年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老母亲93岁才终于又见到儿子。

  “从物质到知识,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刚开始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水平太低,基本不具备制造核潜艇的基础。”黄旭华回忆。

  在没有任何的情况下,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一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因为没有计算器,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去计算核潜艇上的大量数据。

  为了计算的准确,研制人员分成两三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出现不同结果重新再算,直到得出一致的数据。

  幸运的是,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号”核潜艇的儿童模型玩具,玩具窗户掀开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设备,这令黄旭华“高兴极了”。

  他没想到,这两个玩具,竟然和他们凭着零零散散的资料、完全靠想象画出来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上一样,“核潜艇就是这样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据介绍,深潜试验是考核核潜艇在极限情况下结构和通海系统的安全性,在核潜艇深潜试验中最富风险性和挑战性。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次试验,并进行了反复验证,但谁也不能万无一失,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的性。

  试验开始前,黄旭华发现有几个艇员偷偷给家里写了信:“万一回不来,未了的事情,请家里代为料理”。黄旭华甚至在宿舍里听到大家默默哼起《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黄旭华叫来艇长询问,是怎么给艇员们做思想工作的。艇长说,他让大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有不怕的。

  “我一听就觉得糟糕了。”黄旭华说,如果压力太大,很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而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深潜试验的失败。

  黄旭华决定亲自参加试验,当艇员们知道总设计师跟大家一起下潜,大家一下子都放松了,“和大家一起参加深潜试验,我表面看上去沉着冷静,但心里其实非常紧张”。黄旭华告诉记者,他的心一直揪着,却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直至今日,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从来都觉得自己很平凡,在他心里,全国千千万万人的大力协同工作才有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如今,黄旭华的大女儿也退休了,“现在不行了,看书要老花镜和放大镜叠在一起才行”。老人耳朵也不是很好,记者采访时,很大声音有时候他也听不清。

  不过黄旭华说,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写点自己的东西,以后退休了,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整理”。对于黄旭华院士的好精力,有记者问他长寿养生的秘诀是什么?黄旭华想了一下,说:“制造核潜艇是我最大的爱好,研究核潜艇是我毕生最开心的事情,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做我最喜欢的事情,人开心了,自然就长寿。”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