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获赞最多的回答不是关于互联网创业或者社区运营,而是在“有哪些快速入睡的妙招”的提问下,分享了自己的“10秒入睡法”。
“一个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周源说,知乎,就是这样一个连接平台。
内测期间,除轮的李开复,团队还以“杀熟”的方式揽入王小川徐小平马化腾王兴等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以及一批不为人熟知但在某领域颇为精通的专业人士。
这些人多少都有那么一点洁癖。被“忽悠”来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当时互联网上糟糕的、不负责任的食粮。
他们的专业视角、讲求逻辑的方、高质量的回答,奠定了知乎作为知识分享社区的基调:认真、专业、友善。
“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短阅读,甚至读图的时代,没有人还会愿意书写或阅读长篇大论;不少人并不相信在娱乐主导一切的网络上,严肃认真的知识、见解与经验仍有一席之地;而在号称Diao丝为王的中国互联网业界,愿意耐心服务热衷于学习与思辨的小众人群似乎是个奇怪的选择。”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拥有的知识都是我的导师教给我的,此生我无以回报,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所学去教授给其他人。
2011年1月26日,知乎正式上线。几个月后,知乎微博的评论区和邮箱里堆满了索要邀请码的留言和来信。淘宝上,邀请码被卖到120元,依旧供不应求。
当时有人在微博下吐槽,说单位附近一家云南菜馆拿知乎邀请码当品,消费500元以上的顾客才有资格拿到;
知乎上线几个月后,社区论坛灌水的风气蔓延开来,许多问题下成堆出现无意义答案,部分用户表现出的不友善姿态,对认真答题者造成了。
“慢”,在周源的预期之中。作为一个问答类社区,每个知识领域的沉淀都需要一到两年,无论是用户产生内容、建立关系或实现知识存储上量的增长,都要耗费大量时间。
成效显而易见。在封闭测试的下,精英型user共同着互通知识见解的良性循环,同时获得了在任何其他社区、论坛、社交网络都无法得到的优越感和高逼格。一些领域的行家里手,在知乎“一题成名”。
同时,知识产出量依旧十分惊人。知乎分享过2011年产生的数据:一个用户一年时间的回答量达到1500篇科技博客,同时,知乎分享与创造的时间已经达到200万个小时,相当于685个编辑每天8小时、全年无休工作的时间。
对于周源选择以时间成全优质内容的沉淀,今日资本的徐新说:“知乎的问答模式很犀利,护城河也很深…..时间的积累就是护城河。”
两年后的2013,陌陌用户3000万,微信突破3亿,在微信面前节节败退的米聊,用户数也超过千万。
2011年2月4日,在“知乎为什么不提供手机客户端”的提问下,周源回答说:因为知乎团队的人不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肯定要往后排了。
2011年9月,一个不能回答问题的ios客户端终于推出,而它的二次更新,让用户等了足足十个月。
尽管自己并不习惯在手机上长篇大论,但移动端上线后,周源还是观察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知乎上,很多一两千字的中型答案来自移动端,许多答案末尾也会标注“先说到这,手机上答的,晚上回去再补充”。
2015年3月,周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开知乎的客户端还是会有很多不够好的体验,“得承认的是我们在设计上走过一些弯。”
易观千帆2017年2月的数据显示,知识付费届四大App中,喜马拉雅FM的活跃用户达到3千万以上,而知乎的活跃用户数只有1千万左右;在用户的启动次数和应用时长上,知乎的单日应用时长甚至落后于罗辑思维的得到。
2012年底,经历了近两年邀请制的知乎,在他看来“像一个人口基数停止增长的城市,开始显示疲态。”
围墙拆了,城外的人不断涌进。当社区的用户数和访问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新的知识、见解一同进入的,还有外面世界的聒噪、杂乱、甚至反智。
标志性事件之一,是2014年2月佐藤谦一离开知乎,并在离去前删除自己的全部回答。佐藤至今被许多知友视为“谦谦君子”、“最有涵养的人”,社区后,佐藤的回答经常遭到,理由不是答案出了错,而是他的身份“说什么都错”。
周源曾被提问如何看待知乎质量下降,他很地答:我不这样认为。并知乎的价值要用长期的标准来衡量,只要能沉淀下来、被反复使用,就“没有问题”。
而对于精英用户分时段、分批次地出走知乎,周源认为这不是知乎产品本身的问题。比如Keso与和菜头等人似乎也很久不使用微博,李开复和徐小平则很忙,没有过多时间用来答题。
此间,许多原住民通过专栏形式表达对知乎大量低素质三0用户和知乎现行制度的不满,并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
这一年,知乎的城邦建设进入关键节点。周源说,知乎很像人口从700万增长到 900万的纽约复兴时期。城市繁荣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卫生、治安甚至排水抗灾能力提升了,居民才有安全感。
“悟空”和“瓦力”两个智能机器人出现在社区。前者主要用来对付用户自动发布的小广告,后者负责垃圾清扫,在社区各个评论的角落作甄别。另一个有趣的机制是,如果一人的回答被点击了足够多次“没有帮助”,就会“被折叠”,进入回答列表的底部集中显示。
周源没有想到,一次平常的站务管理通报,知乎却因此被推上审判台。今年三月,知乎小管家发布了一则封禁伪造身份帐号的工作笔记,其中一人分饰244角色的“海贼-王飞”,在和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一些人站出来严厉:一个标榜专业、、高品质的社区,连最基本的真实性都无法;也有人称“知乎在娱乐化和伪高端的上越走越远”;非善意的抖机灵不期而至,知乎被戏谑为“逼乎”,slogan被调侃为:“知乎——向世界分享你刚编的经历”。
因为偶发事件而否定整个平台的价值,似乎同样缺乏。毕竟,一年前的魏则西事件也是发酵于这个平台,在回答了关于“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提问后,这个21岁滑膜肉瘤患者的引发全国对百度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院的集中。
如同有太阳的地方就有阴影,规模效应叠升也难免导致内容价值稀释、管理困难上上升。对于周源而言,进一步完善社区规范、升级检测制度,宜为长久计。
和谋者之一是站的创始人,那是许多极客分享知识交流想法的地方。出现在美国的问答网站quora给二人进一步的:把网站的人群扩大一百倍、一千倍会怎样?
今年八月,被今日头条签下的原知乎大v奶爸sam发文,称“靠写字赚钱,在这个社区成了一件特别耻辱.......的重罪”、“一个商业公司,积极的在社区里反商业,培养了一堆垃圾用户和伸手党大爷。”
事实上,很久前就有用户表示,在知乎,仿佛不谈钱才是正确,一切和赚钱有关的行为,比如夹带二维码,都遭到严格抵制。
它以精英为特色起步,以封闭两年为代价实现知识沉淀,保持社区洁净。注册后,大批高级用户流失,社区的高端特质受到冲击,而这正是知乎吸引力所在。
广告是知乎商业化运作重要手段之一。但周源对广告的投放十分克制、慎重,他对这个城市里的居民有了解,知识是应被强调的,“逼格”是必须体现的。因此,知乎上的广告绝不会铺天盖地,而是以不动声色的姿态展示在某一角。
他甄选客户的标准除了有没有长期性之外,还如择偶一般要考察三观是否一致。“不做杀鸡取卵的事是我们最基本的原则。”
而在知乎创办的前四年,机构账号一直被注册使用。周源担心机构账号的进入“会不会社区氛围,会不会用户的体验”。
改变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知乎推出了机构帐号。同时,全新的知乎Live、书店、值乎纷纷上线。这被看作是知乎商业化发展上的里程碑式进展。
周源觉得“蛮好笑的”。在他看来,机构账号的推出是为了“丰富平台生态”;至于主打实时问答牌的知乎live,则是因为早在2015年,知乎上就已经出现客户付费咨询的需求,因而需要“体察那些真实的、微小的变化,然后去迭代产品。”
而在解释为什么要做“值乎”时,周源在宣传视频里以一种调侃的语气抱怨:很多人问我们怎么做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
但赚钱的确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群相对苛刻、高逼格的用户面前,怎么“站着把钱赚了”,是周源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数据表现不俗。但对于主讲者而言,为了准备一个问题经常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一个人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毕竟有限,到底能举办几场live,还是未知数。另一方面,对于知乎本身来说,即便采取平台抽成模式,以百分之十计,想象空间也并不足以令人满意。
而值乎,尽管周源开玩笑说自己卖过王小川的微信号,“十块钱一次,赚了好几万。”但玩笑毕竟是玩笑,在很多人看来,一两分钟的分享,离娱乐很近,离知识很远,离真正“把钱赚了”,还有很长一段。
但过去这一年,周源在赚钱这件事上,已经足够发力。尤其是步入2017以来,知乎在产品探索与市场创新上主动出击,诸多线月,与必胜客合作的知乎主题餐厅开业;联合饿了么开办“知食堂”。
不久前,一家画风清奇、脑洞大开的“不知道诊所”出现在三里屯。这家主打体验牌的“诊所”共有六个科室,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主题。各个科室的展示内容都来自于知乎站内的热门问题,如“你吃过哪些直击灵魂的食物?”“你买过最后悔的衣服是哪一件?”等。
2016年,周源首次公台化发展计划;2017年9月用户过亿,被周源视为知乎“从知识社区知识平台的里程碑。”9月20日,知乎宣布机构号注册。周源称之“将对知乎正在构建的知识平台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周源还会想起刚运行起来的知乎,只有60个问题。虽然看起来一无所有,但具备了一种包罗万象、发现更大世界的可能性。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