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展示的样板房,作为室内空间使用的一种示意,通常在呈现出来的时候出完全不贴近生活的“时尚”状态,它的一般表现特征是了无“人”意的一尘不染。就像人们通常对日式居住或者所谓“北欧风格”所产生的想象形成的印象。这大概是对日本榻榻米文化的一种只见其表,不究底细的误会的延伸。榻榻米文化是日本民族“隐藏”文化的一部分,所谓“隐藏”,是指隐藏人的动物状态--把被褥叠起来放进壁橱,便没了人“睡过”的痕迹。把精心美化过之前的原生态动作抹去。看似精致,但不觉舒适。
福晟·中山钱隆华府项目的室内软装部分的设计,在三个大小80到100方之间的户型内实施。其中04户型是完全结合业主方精装交楼标准进行的设计。为了更恰当的展示空间的利用,呈现“人”存在和生活的起码状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依据业态,分别为三个户型设定了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将之带入到设计之中。
04户型也是三房两厅的结构,面积98㎡。设计师通过布艺、原木、大理石和哑光烤漆,将整体空间控制在黑白灰的主基调--整体60%的浅灰,15%的深灰,15%的纯白,10%的色彩(灰蓝),不其他偏暖或偏冷的色调,空间的感受全因光的变化而改变--试图以简洁明亮的空间关系阐述房屋,住家与生活。
客厅与餐厅空间通过长度7米的背板连接空间,色彩比例进行了大体块搭配和切割的同时,整合了展示(摄像机、单反镜头)和储物(书籍等)的功能。使用黑白线条的油画,突出艺术氛围。其他空间比例分割也如是,形成干净利落又相互关联的空间感。
设计师在设计时同样对家私的使用可能性作了细致的考量。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户型,家私的使用应该会更多注重其多功能化,这样的考虑,能有效增强空间的生活气息--譬如餐桌,除了用餐外,它很可能还是业主一家临时的工作场地和重要的沟通交流的场合。即便是在墙面,设计师也细心的安排了一块软木贴板,作为留言、孩子涂鸦作品的展示。
主卧室作为休息的空间,整体没用运用大面积的灰,而是原木色,浅色比例较多,让整个空间温暖舒适。设计师在此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阅读区域,用以丰富空间的使用功能。
次卧定位为主人的长辈到来时的使用空间,整体色调偏沉稳,但不至过于老气,在需要时也适合当作一般客房使用。
在02户型中,设计师将角色定位为一对分别从事IT行业和服装设计的新婚夫妇。处在对流行不可完全的现实,设计仍然采用了带有北欧风格的基调,强调整体的序列性与空间的跳色,强调材质对比。
玄关采用建筑图形的直线结构和亚克力材质的摆画提示男主人的个性和相关职业;过道处理成带有一点工作间的意味,设计了一面服装裁剪与服装手绘工具的悬挂板,以形成服装设计师定位的代入感。
在考虑儿童房的形态上,以多形态几何体色块取代传统儿童具象的情节营造童趣氛围,不跳离整体空间的形态。
作为居室的空间设计,把人存在的一切抹去得了无痕迹,可能会显得干净的漂亮(今天所谓日本式和北欧设计形成的印象),但肯定不会让人觉得状态自然。即便在日本文化中,这样的也并不属于被欣赏的状态--千利看到一尘不染的庭院,还要将旁边的树木摇一摇,摇下一些落叶--是不欲尽人巧而忘天真尔。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将“动物”、“动作”和“原生态”都抹去,人将以什么方式存在,大概同样会是一个自觉好笑的问题。
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并于2002年考取艺术设计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客座、实践导师,CIID广州专委会理事,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商业地产研究员。
彭征先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设计,思考和实践“共生”的设计形态,从事建筑、室内、景观等多领域的设计实践,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建筑感和现代简约的风格。代表作品包括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时代地产“时代·家”体验店、美的地产企业总部、广州亚运会景观创意装置“风动红棉”等。
设计作品曾蝉联iF设计大、红点设计大、美国室内设计Best of Year Awards年度最佳大、意大利A‘Design Award设计大、亚太室内设计大等国际顶尖设计竞赛,2017年获iF设计室内建筑金质最高荣誉。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团队由知名设计师彭征先生以及60多名优秀的职业设计师组成,设计业务涵盖酒店、商业、地产、办公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从项目策划到建筑室内再到整体软装陈设的一站式服务,与保利、万科、美的集团、时代地产、新世界、丽丰控股、新加坡凯德置地等上市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服务客户也从中国国内扩展至海外地区。“共生形态”屡获国际设计大,包括iF设计室内建筑金质、红点设计大、美国室内设计Best of Year Awards年度最佳大、意大利A' Design Award大、亚太室内设计大等。
“共生形态”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设计团队,我们的名字就决定了我们的包容性,同时,我们也感兴趣“共生形态”这一词组的所有内涵。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大规模、巨量、高速的建设状态鼓励社会性的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拥有的机会不但是设计一件作品去影响和改变生活,更是致力于当代中国面貌的成形过程,这是对“共生形态”设计团队,对中国的类似工作的最终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