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字打分2018年9月12日,作为2018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的重点单元,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主办的“中国国际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
出席论坛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名誉会长、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刘珝,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张丽,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Aldo Cibic (安东·西比克),Gensler数字化体验区域负责人Rainer Wessler;Gensler亚太地区创意总监Daichi Amano。众多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应邀出席,2000多名建筑和设计从业者、爱好者踊跃而来。同时6家行业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将论坛的新观点、新思维给更广大的观众群。
因为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的非常严重的地震,作为一位主义建筑师,坂茂需要及时赶往救灾现场为灾后的安置和支援工作做准备,不得不缺席论坛。不过,他提前将内容进行了,通过视频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他的建筑实践历程,分享了他的设计世界观。
坂茂首先梳理了自己入行至今的重要要项目。因为看到建筑工程中产生大量的材料浪费,激发他开始寻找木材的替代品。他为阿尔瓦·阿尔托策划的展览中,选择了易于获取的纸管作为主材,将较小的用作天花板,较大的作为侧面的墙壁。之后,他又以纸为材料设计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用竹设计家具,用集装箱搭建游牧博物馆,用卷帘门设计全景窗……在坂茂看来,设计应因地制宜,材料则是简单易得为上。
说到坂茂在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项目的竞标方案时,坂茂说“日本的在所有的参赛者中,除了我,大家的方案中都设计了一个酷似富士山的建筑屋顶——但我认为这样的建筑是不可行的,因为它不可能与前面的富士山竞争。所以我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建筑内部,你可以体验到一种攀登富士山的感受。沿着一个斜坡,你可以欣赏到富士山在阳光下的投影,那是一番迷人的景象。当你在不断攀登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不同高度下的富士山的美景。在坡道的尽头、观景塔的最高点,有一个顶层空间,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观景窗’,从这里看出去,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真实的富士山的美景。”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坂茂开始用纸管为受灾的难民搭建临时住宅。随后在土耳其、四川汶川、坎特伯雷、尼泊尔等地,纸管建成的临时避难所,成为灾民的重要建筑。甚至于十多年前的纸堂依然在使用,它不仅发挥着的作用,同样用于召开音乐会等各种活动。在坂茂看来,类似这样的灾后建筑,不仅是为特定服务的教性场所,更是为了抚慰所有人的心灵而建造的。在坂茂看来,所谓临时建筑和建筑,并非以材质的坚固程度一概而言。在上海、东京这些大城市,有很多混凝土大楼,但是十年之后,大楼拆除又盖新楼。如果大家只是为了赚钱,就算是混凝土搭的楼,也有可能成为临时建筑。而即便是用纸搭建的建筑,只要受到当地人的喜欢,它也可以变成永久性的建筑。
作为知名的Memphis创始人,AldoCibic崇尚以大胆的色彩、材料来做设计,突破陈规。他的作品中能看到玻璃与黄铜等金属材料的混搭运用,看到地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完美结合品,看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共融共生。
关于空间设计,AldoCibic则认为与其相信所谓的风格说,他更推崇设计师深入理解项目所在地域的本土特色、气质、。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从人与物的关系出发探索设计,希望为城市创作艺术,试图创造出人们互相接触时的新空间,美好空间。这超越了产品本身的意义,也是作为设计师存在的价值。
作为Gensler的重要,Rainer Wessler、Daichi Amano两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在Gensler的工作。他们以更为人性化的技术,位大众设计自行车、智能手机软件、智能照明、智能生活、智能空间,甚至还有各类小玩具。
通过将数字化和现实体验相结合,Gensler帮助客户设计空间体验,创造多种情境模式,在一个空间中满足人们交流、工作、玩耍等多种功能。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数字化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应该让空间中的所有人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如同迪士尼乐园,高科技元素被广泛运用于乐园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但是对于游客而言,不会感觉到科技或数字的踪影,只有神奇的魔幻般的体验。
“我们需要用,用情感,以及用我们双手来创造体验。因为最值得记忆的体验,通常是需要我们用手来做的。”
来自于不同身份、年代的者,以各自从业的经验向现场2000余位观众分享了他们对设计的理解与。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最终指向同一个议题,就是设计不是专为有钱有权的人而存在,设计为全体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前行。科技进步、数据化运算固然重要,设计最重要的步骤依然应由人脑和双手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