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包装设计> 文章内容

包装设计中 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10 12:04:2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包装网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包装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运输、促销,同时还具有推广企业形象等软性功能。更重要的在消费社会形成后,人们对包装设计的风格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国传统元素与包装设计

  传统,对人类传统文化而言,是人类在过去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逐渐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也是已有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后人不断继承与发展前人知识及技能的基础。

  把“传统”文化运用于包装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现代包装以从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质的功能,是我国向现代化包装迈进的必经途径。

  那中国传统元素具体又有哪些呢?

  1.中国书法、中国画、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篆刻印章

  2.剪纸、风筝、皮影

  3.龙凤纹样、如意纹、祥云图案

  4.筷子、对联、门神、月饼、金元宝

  5.彩陶、紫砂壶

  6.刺绣、中国结

  7.甲骨文、汉代竹简、汉字

  8.佛、道、观音手、八卦

  除了以上,还有很多中国味的元素,如中国瓷器、京戏脸谱等等,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各个地域民族特点不一,而且每一个中国传统元素又含有多个不同的内容,要谈中国元素不是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明的,还必须亲身去体验并深入研究的。在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为我们喜爱,一些设计师被这强大的“西风”所吹倒,一味推崇西方设计流派,一味模仿学习西方设计,有些设计师功力不到位,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洋不洋,要土不土。取人之长,补其之短,我国的设计师就应该吸收西方设计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使中国化的包装设计传播于世,现代与传统之间并非割裂,而是渗透融合,传承、超越是顺势而合之道。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中国传统元素的包装设计,就是在文字、图形、色彩、材料上赋予传统的韵律,对整体辅之以一定的编排设计,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让中国的包装设计赋上新的文化意义。

  (一)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皮影艺术、版画、书法、国画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提炼其元素,在现代审美意识中产生一定的共通性,从而在包装设计中传达一种精神内涵。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书法已成为现代设计里的一种重要的传统元素,它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以现代茶叶包装为例,茶文化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汉文字中的第一个“茶”字出现,就是由书法字体书写,用书法字体作为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是恰到好处。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底蕴。茶的包装运用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元素,使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国书法的气韵完美的相结合。

  国画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它缘物寄情,物我两忘,以超然的意匠,飞凌万象之上,境界与茶文化所欲传达的超然脱俗的意境正好吻合。

  古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清高”非国画莫属,因此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以国画作为主体图形的很多。当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的水墨走到一起时,其深刻的意味所表现出的装饰性,体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

  (二)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许多的吉祥图形,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麒麟、狮、虎、龟;植物纹样的梅、竹、菊、牡丹、莲花;人物纹样中的门神、财神;符号纹样中的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等,这些吉祥纹样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喜悦。中国的龙凤纹样由来已久,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成功借鉴中国传统的龙纹的当属月饼的包装,将龙的形象与中国人传统的中秋节日融和在一起,它的艺术语言深深吸引着消费者。中国吉祥图形“团花”纹样和唐装中的盘扣也被巧妙的融入于月饼包装,使之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情结。

  (三)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假若站在离商品较远的位置,在没看到细节之前,包装的颜色是我们最能看清的元素,而颜色亦足以烘托了整个商品的气氛了。中国有着独特的色彩文化:青色,体现了表铜器古朴凝重的美;红色,代表着民族的喜悦情绪;黄色,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

  目前国内现代酒类的包装不论是材料、造型、色彩上大多都借助传统的元素来设计,比如“汾酒”的包装色彩就来源于民间青花的色调,蓝色为主调,展示了酒的久远,还突出了传统元素所有的儒雅和广远。

  2002年中国之星获奖作品“康雍乾御冕酒”,其包装色彩采用黄色为主色调,突出了宫廷御用的主题。

  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传统色彩,恰当地表现色彩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作品散发民族的艺术魅力。

  (四)传统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包装、天然物件的日益向往和怀旧情感加剧,用竹、木、纸等材料设计的包装比金属、塑料更受欢迎,这种地域特色的包装很容易使人感到亲切,即体现了包装文化中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又表现了产品绿色、天然的内涵。

  用传统材质制作的现代包装设计会给人以反璞归真的感觉。如过年的糕点的纸张包扎设计,以陶土或竹筒为材质的酒瓶设计,无锡小笼包子等包装形式都体现了深厚的民间风味。在设计中将传统形式内容的重新整合,是对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超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上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多元并存的。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不但大大增强了文化的厚重感,也有助于现代设计理念的延伸和视觉感染力的增强。

  三、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完美结合

  (一)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前文曾多次提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必须的,先且不问怎么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到底如何?传统元素既不是符号也非道具,它是一种文化,不是表面上的生搬硬套。比如前面谈到的骨子里都是中国味的水墨、书法,中国的书法和水墨讲究的是意、气、神,具体表现为苍劲、空灵、雅致,每笔的轻与重无处不体现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再如剪纸、木版年画,这些更多见于民间,画面都取之平常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但构图严谨,线条细腻,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譬如佛,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至上和智慧,是众生的领袖,代表法力无边和吉祥的意境。佛给人的意象应该是空灵、无边的。若错误理解就容易将其偏离原有的意境中,不伦不类。佛,不是随意的,所以设计者在考虑此元素时应该慎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首先是要理解产品,再去找能够代表产品形象的中国元素,同时对这些“元素”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才能让产品有思想。我们在这所说的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首先是建立在对这些元素的理解上的并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合适的现代设计手法,不能从根本上脱离这些传统元素的本质,不加思考就运用这些元素可以说是创作动机不明确,出来的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

  (二)取之有道,用之有法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借助表现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联想三种典型方式,比喻是借助一种形象来表现与之有关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观众的某种共识或思维认识来完成表现,其主要重在形象化、通俗化、生动性。象征重在意念化和某种群众共识的规范性。联想则是借助一定的形象表现,激发和诱导观众的思维认识向一定方向集中。图形,纹样衬托可以使传统元素更好地辅助包装表现。

  要因地制宜地运用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时要注意对产品和市场方面的适应性,还要注意对某些地区民族特定风俗习惯的适应性,我国地域辽阔,有不同的审美习惯,要特别注意,不能设计得不合时宜,就好比到回民包子铺找猪肉馅包子一样。

  (三)让传统元素融入时代感

  求新求美,推陈出新,中国味的包装设计才会有新的意境,在理解并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同时,也要体现当前的时代感。

  首先要从构图及图形的设计上来考虑,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构图形式,如靠边角集中式、疏密对比强烈的均衡式、散点穿插式等具有现代风格的构图形式。

  其次在文字编排上多选用齐边式、阶梯式、渐变式、跨面式等编排方式。

  再则,包装的结构和造型的选择是体现现代感的关键,如提携式、陈列式、组合式、旋转式、异形式等结构。

  最后可以通过现代的各种表现技法来辅助设计,如各种的印刷技法,材质肌理、仿自然形态等也是很容易体现现代感的。

  在此,值得强调的是现代的不等于流行,流行的东西是当时的风尚,流行的元素大多是过眼去烟,绝对没有历史的、传统的经典元素那么厚重、长久。

  四、结语: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是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微观细致地采纳和吸取,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意境变为图形和文字。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如今,包装设计也变得国际化,但各国的包装在细节上都有侧重点和主题,这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能承载的,我国的历史文化不但继承了祖先巨大的物质财富,更有珍贵的精神财富。包装设计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好的设计不但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追求艺术的心理需求。包装设计通过自身所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要素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设计文化、设计风格在包装上得以体现,最重要的是包装设计的意境可以诠释设计者自身的情感提炼,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作为当代本土的设计从业人员如何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达到的完美结合,从而让中国传统元素得到更好的发扬,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