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南京首个知青纪念馆开馆

※发布时间:2018-10-31 0:29: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9月20日,浦口区美丽乡村十颗珍珠之一——永宁知青故里,在耳熟能详的《知青之歌》的旋律声中,南京知青纪念馆,这座承载了太多知青时代回忆的场馆随着侯冲美丽乡村建设和侯冲旅游风景区的初步建成正式向游客敞开了大门。江南时报记者王琦通讯员王亮

  侯冲,坐落于老山与滁河之间,其北枕滁河,南邻老山,兼具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农俗文化。1969年,后来被许多知青传唱的《知青之歌》就是在侯冲村一个南京知青的茅屋里诞生,歌曲作者是插队在侯冲村的知青任毅。走进这座知青文化主题的庭院式纪念馆,只见馆体建筑全部由青砖黑瓦打造,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纪念馆内按照“序厅、永宁知青、知青之歌、浦口知青风采、知青体验馆、知青民俗屋”六大主题布展,陈列着各类珍贵的老照片和实物藏品,为参观者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知青们“上山下乡”的生活风貌。目前,知青馆共收藏有5000多件知青老物件。“知青馆收集了700多种红袖章,数量超过1000面。除了南京本地之外,馆藏红袖章覆盖了全国所有主要城市,数量也是国内最多的。

  据侯冲社区党委刘玉戎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浦口永宁侯冲地域有4700余名南京知青在此生活工作,他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时也继承了农家的吃苦耐劳。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由知青纪念馆、知青广场、知青纪念墙组成的知青故里景点就成了特有的文化记忆,希望知青们能够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追忆那段特殊的历史。

  记者在纪念馆看到一幅幅当年的知青劳动、生活的照片,一张张当年知青们获得的状、用过的物品,这些珍贵的知青档案记载了曾经下放在永宁的所有知青的名字。他们中,不乏从永宁走出去的“永宁名人”。纪念馆特别展示了孙晓云、雷晓宁两位知青文化名人当年在永宁永合大队和永宁六联大队插队的生活轨迹以及他们的书画作品和出版的书籍。

  在永宁知青的名人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南京市第五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南京知青之歌》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支知青歌曲。它真实地反映了知青上山下乡之初万分复杂的心理,是对当时社会思想最为直接的一种呈现,具有广大的社会心理背景。歌曲深深地触动了当时无数知青内心暗滩的潜流,生动地表达了知青对故乡的眷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前途的迷茫,突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时代失落感。由于对知青心理及情绪的准确捕捉和通俗的旋律,很快以手抄本和口口相传的形式在知青中广为流传,并被改名为《知青之歌》。其穿越时空的优美旋律,陪伴无数知青度过那惨烈难忘的青春岁月。

  作为纪念馆的名誉馆长,任毅昨日也回到了知情故里。说起当年的岁月,已经步入人生暮年的他还是难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首歌是48年前写的,尽管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没有后悔。”任毅说,虽然女儿小时候曾经问他为什么会坐牢,但他面对,说自己是被的,谁也想不到,因为一首歌任毅成了死刑犯,而十年的生涯也让他的人生得到沉淀。直到女儿在国外工作遇到中国知青时,女儿才明白自己父亲的伟大和坚毅。任毅说,他很感谢南京浦口区建知青纪念馆,那段历史应该追忆,而自己的书《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也即将出版,讨论对与错也已经不再重要,只要记住我们的名字叫知青就足够了。

  “当时一天要拉十方土,相当于现在3万斤,玉米粥稀得吹起来是几道浪,真的就这样过下来了。”说起当年的知青生活,71岁的陈国雄很有感触。陈国雄回忆了自己在苏北云台农场13年知青生活。1963年去的时候那里还属于淮阴,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在碧蓝的天空下白茫茫的一片,那里没有树,也没有草,更没有花,河水很咸,没有鱼虾之类的生物。为了土壤,来自南京的上千名知青没日没夜地挖沟、种田菁(一种土壤增肥的植物),当时工作量是每天要挖3万斤土,冬天赤脚在冰渣上劳作,粮食不够吃,饿到极点的他晚上就吃掺着玉米杆的玉米面,由于杂质太多,尖锐的玉米杆将食管都戳破了,吐出来的都是血。虽然食物很粗糙,但大家都想尽办法下咽,因为挨饿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对于陈国雄和很多知青来说,每月最开心的是发工资的那天,自己可以30里地到连云港市区,为的就是买一根油条解解馋。

  等到陈国雄离开云台农场时,农场已经从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粮仓,棉花亩产从一亩十几株变成了一亩上百斤,小麦也能亩产上千斤。这些变化都源于像陈国雄这样的老知青的辛勤汗水。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陈国雄和他的知青伙伴都无怨无悔,都觉得当年的生活给了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可以坦然面对人生挫折,勇敢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长年的知青生活,让陈国雄学会了满足,学会了珍惜粮食。当女儿为了瘦身节食浪费粮食时,老人总会说上几句,但两代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得到的也是不理解。

  记者了解到,除了知青主题旅游项目外,侯冲景区还致力于将老街打造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以及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群、乡村美食街,已引进了包括古床馆、魔术馆、算盘馆、地契馆、婚庆馆、老匾联馆、老电影海报馆、木艺花雕馆、书馆、老将军书画馆等独具特色的展览馆;吸引了包括手工油坊等传统农特产品商铺;为让游人吃上真正具有侯冲乡土风味美食,建设占地约1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人同时就餐的乡村大食堂,特邀本地大厨掌厨,为各方游人精心烹饪美味佳肴。

  景区正在建设特色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南京市第一个以湿地生态科育为基调的主题游园。目前,湿地公园中的水生植物博物馆、儿童乐园、传统农耕区皆已动工建设。其中占地70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博物馆,将种植300多个品种的宿根类植物,同时加强与南京及周边的中小学校合作,将水生植物博物馆与姚徐老街众多博物馆相呼应,建立成为中小学生科普和文化教育;2015年下半年集中精力建设乡风民俗传统农耕区,打造河谷、萱依草园、浪漫婚礼园、打造风雨廊桥、滁河驿站,将成为南京及江北地区新人拍摄婚纱照、举办室外婚礼的又一选择。

  根据南京市档案馆资料显示,仅1968年,南京就有7万名知青“上山下乡”。在江苏省,知青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淮阴,包括洪泽县、淮安县等县。省内其他专区的农村,如镇江、扬州、盐城、南通等,以及南京本市的郊区也有很多知青去。去外省的,有安徽、等;去支边的,有新疆、、;去建设兵团的,有五图河农场、黄海农场、云台农场等等。综合

  鬼节出生的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