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平面设计在当下极富盛名,这并非空中楼阁。不断向世界输出顶尖设计师、包容的社会、高强度的艺术教育模式等等因素成就了日本平面设计如日中天之景。选择去某个国家就读,相当于你选择浸染上该国的文化和氛围。良好的外部因素能够促进内因发挥最大优势,今天让汉艺视传学部的张祎老师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你一定要去日本学习平面设计。
首先说到平面设计我们不得不提到日美宣(日本美术会),将日本的设计推向世界级水平正是这个群体。它于1951年在东京都成立,到70年代中期宣布解散。
在这历经20年的期间,像龟仓雄策,田中一光,横尾忠则等等平面设计师都是日美宣的核心人物。下面我们来看看日美宣的核心力量之一——田中一光的海报插画作品。
他的设计是将现代设计观念和日本传统艺术相糅合,这一设计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当中。田中一光在创作中的用色和经其数次提炼而出的精简造型,无不给人以优雅、素净、凌空之感。
他的作品风格单纯而简洁,这正是大和民族崇尚的艺术气质。浮华奢靡、繁琐等相关词汇和他的作品是绝缘的,在他的作品中只有纯粹的线与面,质朴的表现手法却使画面呈现出张力和量感。
日本的平面设计之所以能达到世界级水平,与这些设计师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在设计这条上,他们一直在探寻如何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相接轨、融合。
国内的教育体制从来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包括做的设计也是偏实用型居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还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被在老师的命题式作业里。
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家长会问你:“这以后有前(钱)途吗?会不会影响你正常课程的学习?”老师会问你:“这东西做的这么奇形怪状,能干啥用?”然而,设计不一定是功能性,不一定是有实际用途的。
与国内有很大不同的是,日本的艺术专业在校生不会为这些问题所困扰。父母大都尊重子女的选择,大学的导师会竭力帮助学生的想法落地。
这就为社会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神经放松的状态下,心无旁骛地醉心于艺术创作,最大程度上发散自己的思维。
日本人对于工作的热情可谓举世皆知,工作狂在日本真的比比皆是。这种在日本高校也得以延续,学生在学校中对待课业的勤耕程度令人咋舌。
日本艺术类院校的教授大多数是日本平面设计业内极富盛名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秉着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而非一“类”人的教学原则。
通过布置高难度的课题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对风格进行探索,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深挖设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
Presentation始终贯穿于教学当中,它是提醒作者不要忘记设计初心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真的热爱这项设计,通过无数次的pre,那么在传达的过程中听众肯定能有所感受,并同样喜欢上你的设计。
反观国内,因为班级人数众多,导致学生可以上台自己作品的机会少之又少。匮乏的经验,导致他们缺少推销的能力。
所以很多国内设计师朋友才会打趣道,甲方对于设计方案的提问堪比过年回家被家里七大姑三大姨问有没有结婚对象一样令人紧张。
日本的”工匠“如今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广为,在日本多数的手艺人眼里,有一种造物驱动他们倾注心力到每一个物件当中。
所以不论你做出来的是木刻、风铃或是其他,都能受到大众的敬仰。这种反馈又往回倒推,使得手艺人更加追求细节,追求设计的精美。
而国内大众对于艺术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的。很多人认为艺术还是传统的美术行业,日常工作就是画画,属于社会的附加产业。
尽管设计如今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90%的中国大众对于设计依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他们不知道手中玻璃杯上的图案和字母是平面设计,不知道苹果公司是通过交互设计才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日本人不轻易自满的也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这个民族的内部中,他们甚至觉得当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做得”太棒了“的时候,就已经在走下坡了。
这会时刻提醒他们虚心学习,不断打磨自身技艺。只有让自己永远处于打开状态,持续地输入知识,保持思维的活性,对待各种设计问题才能采取多重思考方式,灵活应对时刻变化的市场。
中国一些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很自满和浮躁,觉得自己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经足够在实际生活里独当一面。
认为老一辈艺术家的年代气息太浓重,观念因为与现代社会脱节而老旧,因此不能踏踏实实地向老一辈艺术家求教,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
相信经过日本老师的指点,借由他们的双手和智慧,海归设计师们定能反手投掷一块飞石在中国如死水一般的设计界击起一撮浪花。岸边的人听见声音想必也会有所行动,相信他们也不甘心落后于人。
推荐: